滨海文化

主页 > 文娱 > 文化 >

文化

紫光集团重整画上句号,新任董事长李滨将首要解决债务和资金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13 22:53:50

  记者 | 彭新

  7月13日,新任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发布了全员信,称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紫光集团的债务和资金问题,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紫光集团会设立三个新总部,支持各产业公司的高效发展。

  此前紫光集团于7月11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权已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智广芯”)名下。同时,智广芯委派李滨、夏小禹、陈杰、胡冬辉、马宁辉为董事会董事,并由董事会选举李滨为董事长。

  发布全员信当日,正值紫光集团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平台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等于晚间发布公告称,收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告知函,显示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作为新任董事长的李滨生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中芯国际高管、埃赋隆半导体董事长、安世半导体董事长,现任建广资产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中关村融信产业联盟理事长。

  他在信中肯定了紫光集团这些年在芯片和云网领域进行了“较好”的布局,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他同时指出,近些年紫光集团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资金链断裂,公司的现金流连贷款利息都不能覆盖,更无法偿还本金。这导致了全体债权人对于紫光集团发展失去信心,公司不得不走入破产重整的司法程序。对于各个子公司的运营、融资、研发以及对外合作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李滨强调,要首先解决公司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使投资人和债权人重拾信心,恢复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

  他透露,会首先把投入的大量股权出资款用于归还债权人,大幅降低负债率,轻装上阵,为各子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集团下属各企业将继续背负沉重的包袱,影响未来的生存和稳定、声誉和士气,集团和各子公司都将无法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紫光集团重整日程安排,现金清偿款项于7月13日陆续到达债权人账户,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也已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

  对于未来,李滨称,公司恢复正常运营后需要认真研究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五个方向和原则,保持前瞻性、保持开放性和保证公平性,以及坚持市场化和推动国际化。新紫光集团的科技研发投入主要围绕核心IP、设计、工艺、工具软件等方面进行布局,这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他透露,集团公司将和各产业公司讨论在与其相关的架构、材料、工艺等方向上设立专班,帮助对接国内外领先企业或科研机构并进行合作,联合攻关。

  对于紫光集团此前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走向破产重整的原因,李滨认为,除了资金方面的错配以外,还缺乏产业协同和产业链建设两大要素,导致集团企业各自为战,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在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短板。

  李滨提及,未来紫光集团将新设三个总部,支持产业公司的高效发展,分别是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赋能总部将设立产能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三个中心,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力度统一投入。管理总部将为集团控股的各产业公司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

  谈及大股东,李滨表示,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和紫光集团现有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为集团补足部分产业链上的短板。在市场客户方面,也可通过拉通营销体系,同时利用股东方已有的资源优势,帮助集团的部分企业进入原来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集团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智广芯背后有国有、产业资本参与。根据紫光集团公告,智广芯的第一大股东为建广广铭,持股20.22%,由建广资产担任GP(普通合伙人),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为LP(有限合伙人)。建广资产属于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中建投资本持股51%,这是央企中国建投旗下建投华科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李滨控制的建平(天津)科技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持股49%。

  智广芯的第二大股东是广州晟粤,出资认缴110亿元,持股20.04%,其合伙人之一为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后出资人为工业富联。据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在晟粤(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中,国资股东出资占大多数,而工业富联通过兴微基金向智广芯实际出资为53亿元。

  除此之外,智广芯还有8家股东,持股均低于15%,由智路资本、建广资产等担任GP,LP包括芜湖产业投资基金、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承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北京昌平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