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文娱 >

文娱

快收下这份《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指南

发布时间:2022-11-28 14:43:09

最佳答案:曾经历过盗掘、倒卖、走私出境的晋侯稣钟赫然呈现于上海博物馆的展柜中;面对回归的四部《淳化阁帖》,启功先生曾称赞这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作为2006年国家重点

  曾经历过盗掘、倒卖、走私出境的晋侯稣钟赫然呈现于上海博物馆的展柜中;面对回归的四部《淳化阁帖》,启功先生曾称赞“这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作为2006年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项目的征集对象,子龙鼎的回归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日前推出的《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致力于呈现近年来成功追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案例,挖掘文物回归背后的曲折历程与精彩故事。

  该书以文物回归的时间顺序,逐个回顾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故事,重点讲述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政策指导下,调整工作思路,拓宽渠道,改进方法,开创文物回归工作的崭新格局。

  整体看来,该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有代表性的流失海外文物进行“图片+文字”的系统化梳理和解读,展现七十多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

  二是通过讲好有代表性的流失海外文物的故事,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也展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三是精选的《中秋帖》《伯远帖》《韩熙载夜宴图》、子龙鼎、皿天全方罍、虎鎣、圆明园兽首、天龙山佛首等有代表性回归文物,年代跨度之久、品类之全、价值之重、涉及单位之多,均为过去所少有,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史料信息,解读这些文物,也为全面展现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生产文物的万象,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和精神文化面貌提供新的实物见证;

  四是首次通过追踪有代表性文物从颠沛散失到盛世重光的海外回归历程,总结追索成果,铭记追索历程,从而唤起全社会对流失海外文物的更多关注和更多思考,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强大力量,推动更多流失文物的回归;

  五是通过用中国话语向世界讲好人类有代表性的文物流失故事,加深中外人民的了解,促进文明交流互信,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该书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翁淮南表示,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积极参建文物返还国际秩序,成功促成了三百余批次、十五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同时他也指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四十七个国家、二百一十八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一百六十七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十倍之多。推动国宝归来,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一要做好追索的整体规划。对追索的范围进行科学界定,主要针对因为战争和其他不道德的方式,掠夺或者盗窃等非法出境的文物。构建完善追索体系和机制,明确追索主体和职责;二要开展国际合作。构建国际法理体系和行动纲领。对非法出境的文物,应及时宣布属中国所有或声明中国保留追回的权利。做到既管住文物的非法流出,也管住外国文物的非法流入;三要鼓励民间参与。构建流失文物综合数据库,支持各界人士持续参与追讨和拍回,并减免回归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