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茶香意悠长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最佳答案:2022年12月15日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22年12月15日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穿越历史亦跨越国界。千年茶文化与非遗技艺交相辉映,“茶香”更浓。
总书记多次以茶为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茶会友,在轻松雅致的氛围中共话情谊;以茶论道,生动阐释中国主张。
“总书记在我这里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就是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我们要世世代代地保留下去,把最好的茶奉献给全世界的老百姓喝。”回忆起这一幕,西湖龙井炒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至今印象深刻。
2020年3月,在浙江杭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观看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鼓励大家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左)在进行“西湖龙井”的“杀青”。
千百年来,一片小小树叶,在茶人手中揉捻,在时光中发酵。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淡水清茶,其背后是茶农依照自然规律和世代相传的经验种茶、管理茶园,采茶工采摘、拣选茶叶,制茶师通过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等方式制作的复杂过程。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浙江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 、江苏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安徽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
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
一个茶之古国,正在书写盏茗香天下的历史新注脚。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一位参与申遗的负责人说。
在云南景迈山,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生长,沧桑又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式的装修,古朴的茶具,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生火、煮茶、烤柿子、烤花生……在距离云南2000多公里外的上海,“围炉煮茶”正风靡社交平台。
有外媒观察到,“围炉煮茶”正迅速成为中国年轻人最新的慢生活风尚。
2020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2017年10月,福建武夷山星村,来自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茶友在茶王赛群众评审席前品尝武夷岩茶。
茶,以草木之微,承载着文明与文化的磅礴之力。
700多年前,意大利诗人但丁曾写下美妙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现如今,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上佳饮品,更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桥梁纽带。
在法国,中国的茶文化吸引了众多“铁粉”,菲利普·托纳雷是其中一位。对于茶文化,托纳雷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中国茶艺让我能准备并品味一份芳香馥郁且口感极佳的茶,同时,我能够由此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
找准传统与潮流文化的交集,不少中式新茶饮将茶、丝绸、京剧等中华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品牌设计中,获得好评无数。
△2022年4月12日,安徽省桐城市黄甲镇葛湾村茶叶基地,当地村民在采摘春茶。
茶文化,如同一杯清茶,生津回甘。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妙解,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真谛——天人合一。
党的二十大闭幕刚刚一周,应习近平总书记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
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进行茶叙,畅叙两党两国传统友谊和发展前景。
茶香氤氲,“和”意悠长。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
△2022年10月,满载着120余吨中国茶叶的中欧班列(渝新欧)首趟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铁联运班列在重庆团结村车站发车。
茶以载史,史以鉴今。
“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借茶来表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社交平台上,一段在肯尼亚拍摄的采茶视频获得不少网友点赞。镜头中——肯尼亚妇女们背着箩筐,按照中国采茶工的模式采茶,边工作边跳舞,脸上的快乐喜悦掩藏不住。
而镜头外的故事更令人动容——画面中的肯尼亚农户,当时正遭遇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歉收。来自中国的茶叶专家为农户们带来了种植技术和采摘制茶模式。仅凭改良种植的数百棵辣木,当地农户就能得到100万先令(约9700美元)的收入。
茶,是中国表达“和而不同”理念的缩影之一。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布朗族祖先帕岩冷开荒种茶,并留下遗训: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牛马牲畜也有衰亡之日,只有漫山遍野的茶才能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缕茶香飘古今,越万里。
如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
通过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中国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